对外贸易稳中有进,对外合作向纵深拓展……今年前五个月,宿州外贸多个指标位居全省前列,呈现质升量稳的亮眼成绩,发展外向型经济,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。宿州位于皖北,既不临江更不沿海,发展外贸不具备先天优势,但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叠加赋能,宿州这个“内陆城市”凭借交通优势,已经成为开放发展的前沿地带。思想上的破冰带来行动的突围。市委、市政府认识到,坚持对外开放,做大对外贸易,才能更好地服务新发展格局,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,必须以更开阔的视野、更务实的举措,全力保障宿州外贸“基本盘”稳中向好。
海外市场门槛高,要想占据一席之地,必须有“拿手绝活”。位于宿州经开区的安徽中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各式消杀产品。近年来,该企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,把多项专利应用在产品上,颇受海外市场青睐,去年外贸产值达1100万美元。实践证明,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,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,努力向产业链、价值链高端攀登,做好跨境贸易、打开海外市场并非遥不可及。我市还有许多家专精特新企业,出口潜力巨大,在政策引导下,苦练“内功”,提升产品附加值、竞争力,就能在外贸上找到新的增长点。
如何避免优质国内产品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?宿州市东大木业有限公司走出一条“借展出海”的成功路径。该企业主营美式风格的实木多层地板、环保型实木多层胶合板等,契合海外家居市场需要。为了增加曝光度,该企业每年除了参加广交会等国内大型展会,还要参加六七个境外专业展会。“参加展会就像演员上台表演,‘上台’的次数多了,观众慢慢就会记住你。更何况我们的产品质量好,有底气接受全世界的检验……”该企业负责人的一番话,也从一个侧面证明,宿州不缺好产品,缺的是展示自身实力的平台。相信随着对外经贸合作的不断加深,我市将会有更多企业走出去,或参加国际展会,或投资建厂,或设立营销站点,让海外市场多些“宿州造”“宿州产”。
互联网的普及让经贸活动突破了物理隔阂。如今,依靠一根网线,不用跨越山海、东奔西走,就能把“自家生意”做成“全球生意”。砀山的水果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平台,远销美国、加拿大等20余个国家。安徽爱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设立“线上+线下”海外经营模式,线上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对外销售,线下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外贸团队,常年驻扎海外,联系服务客户。目前,其系列产品已出口82个国家和地区。这些都得益于“跨境电商+产业带”模式带动。随着数字经济发展,数字贸易还将进一步扩大,换一条赛道“出海”成为众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热门选择。加大跨境电商与产业的融合力度,开发一系列对外贸易新业态、新模式,带动更多“宿州造”扬帆出海,不啻为助力宿州产品品牌化、品牌国际化的好方法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,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,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。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,强化制度创新与政策协同,做强开放大平台,创优营商环境,大力支持企业“出海”开拓市场,宿州发展外向型经济就有了十足底气,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就有了坚实支撑。(商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