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汉塘
庐南川藏线
少间·王圩里民宿
郭河镇巨幅稻田画栩栩如生
今年以来,合肥“后花园”庐江,人流大、人气旺,有着“顶流”潜质。
11月29日,“健康中国 母亲行动”安徽专场活动在庐江举行,700余人汇聚一堂,传播健康理念。再往前,全省民宿产业发展大会,诸多行业专家汇聚庐江看发展、谈展望;省直机关“美丽乡村健身行”、市直机关“大美合肥 庐江行”健步走、市体协老年人持杖健走暨健步走比赛等活动,万余人漫步庐江,体验村趣、村韵、村游。
此类活动,为何频频相约庐江?
在这里,所见不止青绿。近年来,庐江认真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大力实施“百村引领、千村升级、万户示范”工程,以山水为底色,在以城带乡、以乡促城中描绘共富图景。
在这里 村景可以成为风景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
群山环抱的长冲村三峰中心村,精致庭院、篱笆菜园、文化墙绘等小景观在村落里连点成线、错落有致,村内主次道路古朴整洁,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。
三峰中心村是长冲村打造的人居环境改造示范点,映入眼帘的皆是和美乡村的“俏模样”。
今日之景让人难以相信,这里曾流传着“垃圾靠风刮、污水靠蒸发、屋里现代化、院外脏乱差”的顺口溜。
让村庄旧貌换新颜,让村民抱怨变称赞的方法就是,人居环境整治。
怎么整?规划引领是关键。
这些年,庐江坚持“不规划不建设、不规划不投入”原则,对全县216个涉农行政村、6090个自然村庄分级分类整治,对收缩型、撤并型村庄“五清一改”,对提升型、稳定型村庄“五化两改”,对有特色产业、旅游资源的村庄按精品村庄标准整治提升。各村庄充分挖掘提炼村庄的文化、产业、自然、生态等方面资源禀赋,充分尊重村庄历史原貌,确保“青山绿水、蓝天白云、红瓦白墙”的庐江风貌“原汁原味”。
环境提升的同时,庐江还重点关注居民生活品质。
一方面,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便利,在村民家门口兴建新时代文化实践站、农家书屋、儿童娱乐设施;另一方面,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,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、好看病,外出有公交,不断提升乡村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1760个美丽宜居村庄、159个美丽乡村中心村,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、重点示范村26个,1个国家级、16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庄……一连串的数字背后,是庐江在人居环境整治上的持之以恒,自2019年以来统筹各项财政资金用于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约34.23亿元。
以实干换取收获,庐江先后获得“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”“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”“安徽省2019年以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成绩突出县”“2020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省政府督查激励”“2023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省政府督查激励”等荣誉。另外,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(东北和中部地区)现场推进会在合肥召开期间,三个现场考察点均在庐江。
在这里 村产可以成为流量
在现代乡村,美丽经济不仅仅是“周末经济”“假期经济”,而是要让其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。以“文旅+”为媒,扩大乡村旅游IP影响力,是庐江正在摸索的产业路径。
来过少间·王圩里的游客,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闲置的农房。通过盘活闲置用地与民房,再搭配上周边的青山绿水,这处民宿成为游客来肥旅游的热门打卡地。十几公里之外的万山长冲,曾因一首《十里长冲好风光》名扬八方,而今远道而来的游客不仅仅是用眼睛记录,更愿意住下来安安静静体会长冲风光。
打造“民宿”这张流量牌,庐江有秘诀:坚持美村与富村并进,找准各村产业发展定位——
万山镇长冲村做好“亲子”品牌,引进上海乡伴、上海蓝镇等全国文旅头部企业入驻,打造奇迹农庄、绿乐园、季高兔窝窝等项目,构建高品质亲子乡村同享欢娱空间;汤池镇百花村做好“党建引领乡村治理”品牌,以百花菜产业为特色产业,形成“民宿+”联农带农机制,通过农产品销售、百花菜(茶叶)采摘体验等,实现村集体年经营性增收,带动村民就业增收;柯坦镇虎洞社区做好“森林康养徒步+”品牌,打造九谷徒步环线,挖掘牛王寨历史故事和茶叶加工特色手工技艺……
用山清水秀让游客来了不想走,用丰富多彩的节庆让游客走了还想来。
白云春毫茶文化旅游季、白湖梨花音乐嘉年华、庐江乡村家宴大赛……一年十二个月,庐江月月有活动,难怪网友总结了一下:“庐江四季无淡季,春赏花、夏摘果、秋登高、冬泡汤,季季都有趣。”
这些节庆活动之所以人气鼎盛,仔细研究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:源于产业化的支撑。
这些年来,庐江因地制宜发展粮油、渔业、瓜果蔬菜、茶叶四大主导产业,建成高质高效绿色粮油生产基地135万亩;稻渔综合种养基地32万亩,水产品年产量6万吨(其中大闸蟹120万斤);绿色蔬菜瓜果35万亩(含复种),年产57万吨;名优茶10万亩,年产400万斤……
此外,庐江还通过招商引资,招引了26个绿色食品及现代种业产业链项目,其中不乏益海嘉里、中粮面业等大项目,走出了一条文旅共富的新路径。
在这里 乡村可以为你圆梦
如果说“千万工程”的前半篇,从环境入手,那“千万工程”后半篇,关键在人。
从事市政园林工程的佘程兵,就是典型。他是越野爱好者,与庐江结缘始于一场出游。“平时工作很紧张,周末常约朋友到周边转转,来到庐江之后觉得这里太美了。”一次又一次相约后,佘程兵了解到庐江农舍总部经济政策,“农房变客房、创意变生意、农品变商品”的理念打动了他,两个月后佘文兵将企业总部迁到庐江,在革新的村中老宅谋求新发展。
乡村圆梦的路上,不只有佘程兵,还有电商人常磊。
他把团队搬进了庐江的民宿里,在民宿旁边开设了“无限动物农场”。直播间里卖着品种丰富的土特产,农场里接待着一批批感受乡野的小朋友,常磊觉得自己这“生意”做得越来越有劲。
对于这些人而言,这里不仅仅是美丽乡村,而是归属感、舒适感和未来感的和美乡村。
从“美丽乡村”到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”,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功不可没。“板凳会”就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典型方法之一,宣传普及政策、倾听社情民意、征询发展建议、收集热点难点问题,一场场“板凳会”全力以赴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。
“我们将民意收集的‘触角’延伸至田间地头、农家小院、问题一线,确保群众声音及时‘听见’,问题有效‘解决’。”三冲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郑军说,这种工作方法的创新有效引导了村民实现从“旁观者”到“参与者”的角色转变,打破了村务管理的“壁垒”,促进基层治理更加透明化、民主化和高效化。
不仅如此,庐江还通过基层点单、党组织派单、包联单位接单,将党员干部“整编成团、细分为组”,推动县镇干部进村入户,在一线听民意、解民忧,为群众办实事、解难题。2021年以来,共组织县镇村5500余名党员干部,成立243支“一线为民办实事”工作队,办结问题8604个。
这些年来,庐江认真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围绕市委对庐江提出的“打造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新样板”发展要求,大力实施“百村引领、千村升级、万户示范”工程,促进生产生活生态“三生融合”。
再出发,新时代和美乡村该驶向何处?
新时代,新起点,新使命。庐江将持续实施“农旅富民”战略,积极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,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,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庐江篇章。(中共庐江县委宣传部策划 文字:乐天茵子 王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