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财经 > 安徽财经 > 正文

安徽: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升幅全国居首

2020-11-24 09:15:24 来源:合肥在线

  全省粮食总量稳定站上800亿斤台阶,排名由2015年全国第6位上升到2019年第4位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0821元增加到2019年的15416元,从全国第18位上升到第12位……11月23日,安徽省政府召开“美好安徽‘十三五’成就巡礼”系列新闻发布会。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,“十三五”以来,安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。

  粮食总播种面积和总量双双升至全国第4位

  “‘十三五’期间,安徽省扛稳粮食生产责任,实现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安徽贡献。”省委农办主任、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介绍,安徽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。

  数据显示,今年全省夏粮总产334.38亿斤,较上年增长0.9%,实现“十七连丰”,预计全年粮食总产803亿斤左右,超过“十三五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720亿斤指标任务80亿斤;此外,蔬菜、水果、茶叶等优质农特产品种类丰富、供应充裕,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。

 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,“十三五”期间我省粮食总播种面积稳定在10930万亩以上,居全国第4位;粮食总量稳定站上800亿斤台阶,排名由2015年全国第6位上升到2019年第4位。在全国率先完成52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9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,2015年—2019年,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750万亩,占耕地比重由2015年30.6%提高到2019年的50.4%。

  1215.9万户农民吃上了“定心丸”

  安徽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,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,让1215.9万户农民吃上了“定心丸”。在此基础上,深入实施农村承包地“三权分置”,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,目前全省耕地流转面积4060万亩,流转率50.4%,比全国高出10个百分点。同时,在天长市、旌德县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,深入探索延包的路径和方法,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,在金寨县首轮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的基础上,新一轮国家级改革试点扩面提速,目前滁州市代表中部地区开展整市试点,并新增泗县、东至县2个县级试点。此外,我省还在肥西等18个县(市、区)开展了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省级试点示范,取得了明显进展。

  此外,我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,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,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。目前我省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双双突破10万个,分别位居全国第1位和第5位,分别比2015年增加9.5万个、4.4万个;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762家,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2万多个,大大提高了我省农业规模化、集约化水平,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。

 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年增加4595元

  “十三五”前4年,我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10821元增加到2019年的15416元,4年增加4595元,年均增加1149元,每年跨过一个千元台阶。从2015年到2019年,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全国第18位上升到第12位,连续4年进位,提升幅度居全国首位,且增幅连续4年位居中部6省第1位。

  今年虽然受到疫情、灾情严重影响,农民增收开局不利,但经过努力,后期形势渐趋向好。前三季度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3元,同比增长6.8%,总量比全国平均水平多226元,增幅高1个百分点,农民增收总体形势向好,预测有望完成省委省政府“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.5个百分点”的目标任务。

  全省累计完成自然村改厕249万户

  2018年,我省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,在农村厕所革命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成效。预计到今年底,全省累计完成自然村改厕249万户,占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的118.6%。在32个县开展农村改厕提升与长效管护机制示范县建设,从体制机制上,探索解决厕所坏了无人修、粪污满了无人清的问题。

  据介绍,全省所有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,所有的县(市、区)均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、转运和处置体系。预计到今年底,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%,已提前实现三年行动目标任务。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全部完成,在21个县(市、区)开展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建设。

  全省已建和在建乡镇政府驻地污水设施1180个、中心村污水设施4992个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逐步提高。

  目前,全省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8290个,其中省级中心村5791个。2019年,认定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28个,重点示范村249个。

 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周洪